四川新闻网-首屏新闻记者 刘佳慧 杨宗友 摄影报道铁牛配资
9月29日,第十三届中国(绵阳)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成果发布会在绵阳举行。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副理事长、秘书长王羽在会上介绍,本届科博会以“协同创新·融合发展·开放合作”为主题,聚集“两用技术融合”和“科技城建设25周年”,集中展示了战略科技、科技创新、产业创新等领域的创新实力。
第十三届中国(绵阳)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成果发布会在绵阳举行
在创新融合方面铁牛配资,当前,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,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,智能机器人也在逐步走进广大群众的生活。本届科博会秉持“当科技创新走向群众之中也就站在了舞台中央”的理念,首次在开幕式推出机器人展演秀,21个“绵阳造”机器人组成“表演天团”惊艳亮相,并由机器人宣布开幕。本次展演是国内首次多企业、多型号机器人同台演绎,既凸显了“人工智能+文化创新”的深度融合,也展现了绵阳的创新“硬实力”。
在展览展示方面,本届科博会展览面积达3.2万平方米,设立了科技城建设25周年、两用技术融合、人工智能和低空经济等专题展区,吸引28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参展,展出1000余件高新技术产品,展品实物率超过90%,“低空卫士”激光武器、特种四足机器人、中大型无人机、“低空智行”运营服务平台、商业火箭发动机试车台等50余件产品首次展出。
在论坛活动方面,本届科博会持续举办品牌学术论坛——涪江科技汇,务实做好系列产业论坛,包括航天国际化发展大会、激光科技创新产业大会、科技外交官绵阳行等活动,加速汇聚高端资源。科博会期间共举办各类活动30余场,邀请了16位院士、65位军工集团代表、38家商协会代表、77家科研院所及高校代表,以及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、企业高管研讨颠覆性技术趋势和创新产业发展方向,总参会嘉宾超3000人。同时,还联合中国电子学会引入世界机器人大赛、国防科技工业科普讲解暨科普微视频大赛等3场重量级专业赛事,参赛选手超4000人,打造科技竞技和科普教育平台,不断提升科博会的品牌影响力。
在成果转化方面,科博会成为前沿技术的发布高地和两用技术的展示窗口。发布了《颠覆性技术前瞻(2025)》《中国颠覆性技术产业化指数》《中国遥感卫星发展与国际合作》《商业航天产业趋势及政策赋能》《专精特新企业机遇清单》等多项报告和成果,遴选出40项最具突破价值的未来技术;首次集中发布“地平线”反无人机系统、全域全时核生化智能监测预警系统、焦点2号百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等8项两用技术先进产品。
在产业对接方面,本届科博会推动“展览”向“展销”过渡、“交流”向“交易”转化,现场开展专精特新供需对接、低空经济、人工智能等产业对接活动,引入职业技术经理人开展科博会“淘展”,联合央视网设置现场专访直播间,协助参展企业多维度提升品牌影响和产品知名度。同时,精准匹配3000名采购商和专业观众与参展商开展一对一商务洽谈,开展项目路演、投融资对接、产业技术研讨等活动,促成28个产业合作项目现场签约,金额达4.06亿元。
在招商引资方面,本届科博会不仅是科技成果的“展示窗”,更是新质生产力的“催化剂”。汇聚全国优质资源召开激光科技创新产业大会暨光子科创城推介会,签订联合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项目、激光器件装备环境可靠性试验检测及装备制造项目等10个合作协议,签约总投资35.3亿元;在投资四川·中国(绵阳)科技城建圈强链产业投资推介会暨项目合作协议签署仪式上,发布绵阳市重点产业建圈强链投资机遇礼包,签署了一批重点产业建圈强链“587”产业项目合作协议,集中签约55个项目,协议投资总额275.35亿元。有力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、产业链协同、创新链融合,为绵阳“587”产业体系注入新动能,也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。
“面向未来,我们将继续秉持‘以科兴会、以会促产、科产一体’的办会理念,与绵阳各方一同将科博会打造成为更具影响力、更富实效性、更广参与度的国际科技合作平台铁牛配资,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科技的智慧与力量。”王羽表示。
美港通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